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栋(1697—1758)撰。惠氏为清初《易》汉学的代表人物,治经墨守汉儒成说,崇古文经学,以为“凡古必真,凡汉必好”。此书主旨,亦在发挥汉儒之学,以荀爽、虞翻为主,而参以郑玄、宋咸、干宝诸家之说,融会其义。卷1至21皆训释经文,其中缺下经14卷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两传。卷22、23为《易微言》、皆杂抄经典论《易》之文,以备参考。其体例先列经文,次为惠氏自“注”,注后为惠氏自“疏”。对汉儒所谓“互体”、“卦变”、“半象”、“两象”、“纳甲”、“纳音”、“爻辰”、“卦气”、“六日七分”等说,倍加推崇,一一考究本原,推阐考证,引据古义,惧有根底。清代学者认为,自王弼《周易注》行世,汉学遂绝,宋元诸儒各以意见揣测,去古渐远。其中言象数者,又岐为图书之说,其书愈衍愈繁,渐失本旨。惠栋能从汉学入手,推究其本,征引有据,远胜于空谈说经者,为清人经传新疏中的重要著作,也是惠氏《易》学的代表作。原书目录40卷,其第24至40卷为《易大义》、《易例》、《易法》、《易正讹》、《明堂大道录》、《□说》,皆有目无书。实为惠氏未竟之书,殁后由门人以未定残稿刻版行世。后丁晏有《周易述传》、李林松有《周易述补》,补其所缺。有乾隆二十五年(1760)卢氏刻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,23卷,末2卷为《易微言》,阮氏《后清经解》本21卷,另有清刻本多种。去末2卷,1989年天津古籍书店影印《皇清经解》本。
《汉上易传》为宋朝朱震所撰,朱震字子发,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,《汉上易传》的「汉上」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,其书以象数为宗,历18年而成。 朱子评曰:「王弼破互体,朱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张根撰《吴园周易解》书籍介绍 九卷,宋张根著。书用王弼注本,诠释主义理,不及象数,亦不言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。注文简要。末附序语...
[清]李光地著《周易观彖》介绍 〖周易观彖〗十二卷。清李光地著。光地生平见《周易折中》。是书惟解说《卦传·天地定位》一章,发明《易》理,兼证以《易》象,于数则略...
《周易经传集解》南宋林栗撰,三十六卷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林栗以《周易经传集解》传世,其易学观具有汉宋兼采的特色。象数的运用,虽为其易学的重要特色,但义理思想仍为主...
《周易浅释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叙其师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变在其中;爻多言变,而象在其中。爻无所不包,旧说一概进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遗却许多道理,不...
[宋]郭雍撰《郭氏傳家易說》书籍介绍 南宋郭雍撰。十一卷。《武英殿聚珍版书》本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郭雍之父忠孝受业于程颐,著《兼山易解》;忠孝没后,其书散佚,雍则...
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 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书籍简介 〖像象管见〗九卷。明钱一本(1539-1610)撰。此书不取京房、焦赣诸说,又不取陈抟、李之...
〖易学变通〗六卷。元曾贯撰。贯字传道。江苏泰和人。曾举天历乡试,官绍兴府照磨。元季兵乱,弃官家居,乡人推率义军,战败而殁,著《四书类辨》、《学庸标旨》诸书。是书...
〖周易新讲义〗十卷。宋耿南仲(?—1129)撰。南仲字希道,河南开封人。元丰进士,政和中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士,迁宝文阁直学士、在东宫十年。钦宗即位,擢尚书左...
[清]纳兰性德辑编《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》介绍 〖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〗八十卷。清纳兰性德(1654-1685)辑编。性德,原名成德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满州正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