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〗八十卷。清纳兰性德(1654-1685)辑编。性德,原名成德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满州正黄旗人,纳兰氏。大臣明珠之子,尚书徐乾学门生。十六岁中进士,后一直为康熙待卫。一生多与文人交游,工于词,后悉攻经学考据,搜集宋元诸家经解。著有《纳兰词》《通志堂集》等。是书稿本,出于陆元辅,性德死后,徐乾学刻入《九经解》,始署性德之名。是书乃辑合宋人陈友文《大易集义》、方闻一《大易粹言》二书而成。陈氏《集义》六十四卷,合辑诸儒有姓名者十八家之说,又失姓名者二家。方氏《粹言》七十卷,合辑诸儒七家之说,《集义》较《粹言》多十一家,然《集义》仅止上、下经,故引征诠释不够赅备,而《粹言》则有《系辞》、《说卦》《序卦》《杂卦》,故取二书之异阙,删二书之繁重,合为一编。理、数兼陈不主一门,宋儒《易》说,略具于此。有《通志堂经解》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纳兰性德(1655年1月19日—1685年7月1日),叶赫那拉氏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原名纳兰成德,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。满洲正黄旗人,清朝初年词人。
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,文武兼修,十七岁入国子监,被祭酒徐元文赏识。十八岁考中举人,次年成为贡士。康熙十五年(1676年)殿试中二甲第七名,赐进士出身。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。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——《通志堂经解》,本书《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》亦收录其中,深受康熙皇帝赏识,授一等侍卫衔,多随驾出巡。
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农历五月,纳兰性德溘然而逝,年仅三十岁。
纳兰性德的词以“真”取胜,写景逼真传神,词风“清丽婉约,哀感顽艳,格高韵远,独具特色“。著有《通志堂集》《侧帽集》《饮水词》等。
注:关于纳兰性德的
下载版本为
1、PDF格式,文渊阁四库全书黑白影印版,
2、本站已经发表的内容PDF格式版本(免费转简体,需另行说明)
【资料录入】:丁不二
【初次点校】:暫無
【再次点校】:暫無
【负责版主】:待申请
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第45-46册•經部•易类39-40(文渊阁本)
〖易学变通〗六卷。元曾贯撰。贯字传道。江苏泰和人。曾举天历乡试,官绍兴府照磨。元季兵乱,弃官家居,乡人推率义军,战败而殁,著《四书类辨》、《学庸标旨》诸书。是书...
本书转自赵庚白先生发布于新浪博客的一部份注解,其中64卦部份,自下经开始有所不全,且未能与赵先生取得联系.如果想阅读原版还请移步至赵先生博客.以下为赵先生对《直...
《周易集说》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经解》和《四库全书》中。四 库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则分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经说》《象辞说》《彖传 说》《爻...
《周易浅释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叙其师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变在其中;爻多言变,而象在其中。爻无所不包,旧说一概进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遗却许多道理,不...
[明]林希元撰《易经存疑》介绍 〖易经存疑〗十二卷。明林希元撰。希元字茂贞、号次崖,福建同安(今属厦门)人,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授大理评事。历官广东提学...
[宋]項安世撰《周易玩辭》书籍介绍 十六卷,宋项世安著。书成于嘉泰二年(1202年)。本书专门阐释《周易》象辞。南宋庆元年间,项安世谪居江陵,杜门不出,专攻四书...
周易参义十二卷。元梁寅撰。寅字孟敬,新喻(今属江西)人。元末明初经学家。世业农,家贫。寅自力于学,淹贯百家。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,以亲老辞。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...
《御定易經通注》基本介绍 书名:《御定易经通注》、《易经通注》 作者:【清】勅大學士傅以漸、【清】日講官曹本榮 卷数:九卷,四卷 年代:顺治十五年十月 《御定易...
[明]董守谕撰《卦变考畧》作者简介 董守谕,字次公,鄞县人。举人。鲁王监国,召为户部贵州司主事。时熊汝霖、孙嘉绩首事起兵,然皆书生,不知调度。乃迎方国安、王之仁...
清)朱轼撰《周易传义合订》全文在线阅读[/caption] [清]朱轼撰《周易传义合订》介绍 〖周易传义合订〗十二卷。清朱轼(1665—1736)撰。轼字若瞻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