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观彖〗十二卷。清李光地著。光地生平见《周易折中》。是书惟解说《卦传·天地定位》一章,发明《易》理,兼证以《易》象,于数则略。其于取《系辞》“知者观其彖辞,则思过半”二句训解曰:“彖辞所取,或有直用其爻义者,或有通时宜而爻义吉凶准以为决者。故以是观之,不中不远,惟其合始终以为质,故时时物不能外”,《观彖》之名取之于此。解“九四,重刚而不中”句,、不以“重”字为衍文;解说“履霜坚冰阴始凝也“句,不从魏《志》,作“初六履霜”;解“后得主而有常”句,不从程《传》,增“利”字;解“盖言顺也”句,不以“顺”为“慎”;以及“比吉也”句,“比之匪人”句、“同人曰”句,“小利有攸往天文也”句、“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”句、“渐之进也”句、“上九鸿渐于陆”句、“与地之宜”句,皆不从程颐《传》、朱熹《本义》“脱误”之说惟据《汉律》《历志》;惟移“天一地二”二十字,从《程传》。“能研诸侯之虑”句,惟以“侯之”二字为衍文,从《本义》。其经义多尊古本,不肯随意改窜,犹有汉儒笃守之遗风。其说皆自抒心得,虽不甚附合程、朱之说,然“理足相明,有异同而无背触也”。有《回库全书》本,《李文贞公全集》《榕村全书》本。
〖周易新讲义〗十卷。宋耿南仲(?—1129)撰。南仲字希道,河南开封人。元丰进士,政和中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士,迁宝文阁直学士、在东宫十年。钦宗即位,擢尚书左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53册•經部47•易类四库提要国朝赵继序撰。继序号易门,休宁人。乾隆辛酉举人。其书以象数言...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[元]趙汸撰《周易文詮》介绍 四卷,元赵汸著。《经义考》载此书为八卷,但旧抄止四卷,首尾完备,不似有阙佚,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。原书上有读者题记,节节用细字标题...
程迥,字可久,初家寧陵之沙隨,後徙餘姚,受經於嘉興聞人茂德,嚴陵喻樗。隆興元年舉進士,官德興縣丞,事迹具宋史儒林傳。宋史藝文志載,程迥著《古易占法》,《周易外編...
《周易集说》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经解》和《四库全书》中。四 库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则分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经说》《象辞说》《彖传 说》《爻...
《周易正义》,古代易学著作。南宋初国子监所刻 《周易》 单疏本。为传世孤帙,十四卷全。《周易》亦称《易经》,儒家经典之首,三国·魏·王弼和晋·韩康伯均为《易经》...
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 [元]龙仁夫撰《周易集传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集传〗八卷。元龙仁夫撰。仁夫字观复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曾荐为江浙儒学副提举,辞而不就,...
清朝程廷祚撰。廷祚字绵庄,号青溪,上元人。是编因桐城方苞《绪论》,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。一曰正义,诸说当於《经》义者也。二曰辨正,订异同也。三曰通论,谓所论在此而...
《日讲易经解义》,十八卷,《筮仪》一卷,《朱子图说》一卷,[清]牛钮等撰,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内府刻本。半页9行,每行18字。大黑口,四周双边,双鱼尾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