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章句证异〗十一卷。清翟均廉撰。均廉字春沚,浙江仁和人。乾隆三十年,(1765)举人,官内阁中书舍人。是书取《周易》古今诸本同异之处,互相考证。如李鼎祚卦辞,前分冠《序卦》;周燔卦辞,前列大象,后列《彖传》;赵汝梅封辞,前列大象卦辞,后列《彖传》,次《文言》、《爻辞》;李过、方逢辰乾卦卦辞,后列《彖传》,次《文言》释《彖》处,次大象、爻辞;蔡渊卦辞,后列大象,次《彖传》、《文言》;王洙于篇中不载卦辞,别为一篇。上列诸家说《易》,其篇章互有异同显见。又如“乾卦三爻”,孟喜作“夕惕若夤”句,“厉无咎”句;荀爽、虞翻、王弼作“夕惕若厉”句;邵雍、朱震、朱熹作“夕惕若”句,上列诸家传《易》,其句读之异同多存。均廉于是书,于逐卦,逐爻,悉为胪列诸家之异,间或附以已意辨证之,以“廉案”二字别之;于古今本异同之处,较勘颇为精。作者考究诸传本,辨篇章、字句之同异,所言皆有依据,非臆测随心者可及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《四库全书珍本》初集本。
翟均廉,生卒年不详,清代经学家。清浙江仁和 (今杭州)人,字春沚。乾隆三十年(1765)举人。官内阁中书。著《周易章句证异》十一卷,逐卦逐爻考证《周易》古今诸本句读异同。此书已收入 《四库全书》。又有《海塘录》二十六卷,记唐宋以来浙江海宁州海塘修筑废兴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53册•經部六47•易类
《周易章句證異》十二卷,國朝翟均亷撰。均亷字春沚,仁和人,官内閣中書。是編取周易上下經古今本同異之處,互相考證。如李鼎祚卦辭,前分冠序卦;周燔卦辭,前列大象卦辭,復列彖傳;趙汝楳卦辭,前列大象卦辭,後列彖傳,次文言,次爻辭;李過、方逢辰乾卦卦辭,後列彖傳,次文言,釋彖處次大象,次爻辭;蔡淵卦辭,後列大象,次彖傳,文言别為一傳,傳低一字;王洙于經中不載卦辭,别為一篇之類,此篇章之同異也。如乾卦三爻,孟喜作夕惕若夤句,厲无咎句,苟爽、虞翻、王弼作夕惕若厲句,邵子、朱震、朱子作夕惕若句,此句讀之同異也。遂卦逐爻悉為臚列,間或附以己意,以亷案二字别之。古今本異同之處,校勘頗為精密。雖近時之書,而所言皆有依據,轉勝郭京舉正以意刋改,託言于王、韓舊本者也。
内容简介《周易禅解》是智旭为了融合儒佛思想,47岁时所著。其以禅解《易》,一是从佛法的角度,用“约佛法释”的形式,如一约果后垂化,二经秉教进修,一约佛果八相,二...
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点校说明 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2册•經部16•易类 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四库...
[清]纳兰性德辑编《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》介绍 〖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〗八十卷。清纳兰性德(1654-1685)辑编。性德,原名成德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满州正黄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53册•經部47•易类四库提要国朝赵继序撰。继序号易门,休宁人。乾隆辛酉举人。其书以象数言...
[宋]都絜撰《易變體義》书籍介绍 〖易变体义〗十二卷。南宋都洁撰。洁字圣与,江苏丹阳人,绍兴进士,累官吏部郎中,太府少卿,淮西总领,知德庆府。洁父都郁。字子...
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 [元]龙仁夫撰《周易集传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集传〗八卷。元龙仁夫撰。仁夫字观复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曾荐为江浙儒学副提举,辞而不就,...
[宋]杨简撰《杨氏易传》书籍介绍 〖杨氏易传〗二十卷。南宋杨简(1141-1225)撰。简字敬仲,浙江慈溪人,乾道进士,官富阳主簿,会陆九渊,问答有契,遂定师徒...
陈祖念字修甫,连江人,生平不详。但据其父陈策为明神宗万历(1573-1619)时造生来看,他大致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际,约与顾炎武、王船山同时代人。其撰写《易用》六...
《读易述》(又名《洗心斋读易述》)十七卷。明潘士藻著。潘士藻(1537—1600)字去华,号雪松,江西婺源人。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,历官御史,谪广东布政司...
易翼述信清王又朴撰。十二卷。《诗礼堂全集》本。此书解《易》,专主《十翼》之义,而兼采诸家之论以为说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是编经传次序,悉依王弼旧本,而冠以读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