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要义〗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—1237)撰。了翁字华父,号鹤山,邛州蒲江(今属四川)人,庆元进士,官至资政殿大学士,参知政事,佥书枢密院事。了翁治学。反对佛老学说,认为圣贤只言“寡欲”,不言“无欲”,指出“虚无,道之害也”,推崇朱熹理学,主张与陆九渊接近,为南宋著名学者,有《鹤山全集》传世。—了翁认为,一些说经者仅知传诵成言,不能求详博,遂取诸经注疏之义,据事别类,汇成一帜,总名为《九经要义》,明代万历年间,其书尚存,故见于《内阁书目》,清初,诸经《要义》或存或佚,此书即为幸存之一部。魏氏治《易》,在大旨上赞同以象数之理说解《周易》,折中于汉学和宋学之间。他认为,辞变象占是《易》的纲领,而繇彖象爻之辞,画爻位虚之别,互反飞伏之说,秉承比应之例,一有不知,则义理缺焉。其卷一分作上、中、下,卷二至卷七则分为上、下,每篇各分别数十条,每条之前则另起一行,以一句说解总括本条所释之事理,再配以节录旧注、疏阐明之,故《四库全书》,总目称其“采掇谨严,别裁精审”,尤利于后世学者的研究和阅读。王□《杂说》认为,孔颖达作《九经正义》,往往援引《纬书》亡说,欧阳公欲删除《纬书》之说,但并无结果,迨鹤山魏氏作《要义》,始加黜削,使《纬书》之言绝矣,则魏氏有廓清之功。魏氏删除《纬书》,其实并不可评价过高。纬书作为中国古典文献的一个部类,当然有其他部类文献所不具的价值,自有其存在的意义。虽然如此,但本书仍不失为宋儒治《易》的高水平之作。除《四库全书》本外,《五经要义》及《四部丛刊》均予收载。
魏了翁(1178年6月25日-1237年4月14日) ,字华父,号鹤山。邛州蒲江县(今属四川)人。南宋理学家、大臣。
魏了翁于庆元五年(1199年)中进士,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。历任国子正、武学博士、试学士院,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,改秘书省正字,出知嘉定府。史弥远掌权时,力辞召命。后历知汉州、眉州、遂宁府、泸州府、潼川府等地。嘉定十五年(1222年),召为兵部郎中,累迁秘书监、起居舍人。宝庆元年(1225年),遭到诬陷,被黜至靖州居住。绍定五年(1232年),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、知泸州。端平元年(1234年),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,旋即以端明殿学士、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,封临邛郡开国侯。嘉熙元年(1237年),魏了翁去世,年六十。获赠太师、秦国公,谥号“文靖”。
魏了翁反对佛、老“无欲”之说,推崇朱熹理学。提出“心者人之太极,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”,强调“心”的作用,又和陆九渊接近。能诗词,善属文,其词语意高旷,风格或清丽,或悲壮。著有《鹤山全集》《九经要义》《古今考》《经史杂钞》《师友雅言》等,词有《鹤山长短句》。
周易要義十卷,宋魏了翁撰。了翁字華夫,號鶴山,臨卭人。慶元五年進士,官至資政殿大學士、參知政事、僉書樞密院事,事迹具宋史本傳。了翁以說經者但知誦習成言,不能求之詳博,因取諸經註疏之文,據事别類而録之,謂之九經要義,此其中之第一部也。方囘桐江集有周易集義跋,載了翁嘗言:辭變象占,易之綱領,而繇彖象爻之辭,畫爻位虚之别,互反飛伏之說,乘承比應之例,有不知則義理闕焉。蓋其大旨主於以象數求義理,折衷於漢學、宋學之間。故是編所録,雖主於注疏釋文,而採掇謹嚴,别裁精審,可謂剪除枝蔓,獨擷英華。王禕雜說云:孔頴逹作九經正義,往往援引緯書之說,歐陽公常欲刪而去之,其言不果行。迨鶴山魏氏作要義,始加點削,而其言絶焉,則亦甚與以廓清之功矣。明萬歷中張萱重編内閣書目,載九經要義尚存儀禮七冊、禮記三冊、周易二冊、尚書一冊、春秋二冊、論語二冊、孟子二冊,又類目六卷本共為一編。今諸經或存或佚,不能復合,故以以世有傳本者各著於録。朱彝尊經義考羣經類中載九經要義二百六十三卷,注曰:分見各經。然各經皆載要義,而易類則但據宋志載了翁周易集義六十四卷,不載此書,似乎即以集義為要義。考方囘周易集義跋曰:鶴山先生謫靖州,取諸經注疏摘為要義,又取濓、洛以來諸大儒易說為周易集義,則為二書審矣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8册•經部12•易类
【网站地址】:https://yijing.taijidian.cn/2460.html
[宋]张浚撰《紫岩易传》书籍介绍 〖紫岩易传〗十卷。宋张浚(1097—1164)撰。浚字德远,号紫岩,四川绵竹人。徽宗时及进士第,建炎三年(1129)任知枢密院...
[元]趙汸撰《周易文詮》介绍 四卷,元赵汸著。《经义考》载此书为八卷,但旧抄止四卷,首尾完备,不似有阙佚,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。原书上有读者题记,节节用细字标题...
《周易辨画》清连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此书释《易》,专就卦画为之详辨,虽或不免附会之失,然亦颇有揭明精理之处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是书大旨,谓一卦...
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 [宋]易祓撰《周易总义》书籍介绍 二十卷,宋易祓著。前有门人陈章序称:“祓侍经筵日,尝以是经进讲”;又称:“祓别有《易学举偶》四卷...
《读易述》(又名《洗心斋读易述》)十七卷。明潘士藻著。潘士藻(1537—1600)字去华,号雪松,江西婺源人。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,历官御史,谪广东布政司...
〖易学变通〗六卷。元曾贯撰。贯字传道。江苏泰和人。曾举天历乡试,官绍兴府照磨。元季兵乱,弃官家居,乡人推率义军,战败而殁,著《四书类辨》、《学庸标旨》诸书。是书...
[清]陈梦雷撰《周易浅述》介绍: 〖周易浅述〗八卷。清陈梦雷(1651—1741)著。梦雷字省斋。一字则震,晚号松鹤老人,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。康熙初进士,官翰...
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: 横渠易说 底本出处: 网络通行版本 作品别名: 无 参校版本: 网络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张载 初次点校: 简校 创作年代: ...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易经蒙引,明蔡清撰。清字介夫,号虚斋,晋江人。成化甲辰进士。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。事迹具《明史·儒林传》。是书专以发明朱子《本义》为主,故其体例以《本义》与《经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