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30册•經部24•易类
明代崔铣研究《周易》的著作。共5卷。嘉靖十九年(1540)成书,三十五年(1556)梓行。自谓幼受庭训,官翰林再读秘籍,50年中“无一日不体夫《易》”,“遂述管见于篇”(《周易余言》)。书以程传为主而兼采王弼、吴澄之说,与朱熹颇不相同。大旨皆是舍象数而阐发义理,以为陈搏所传图象皆衍术数,与《周易》不相干;与诸儒卦象说,也支离不取。其上经卦下经卦皆略大象说,但标名不标经文。《系辞》辑《说卦》训则备录传文。书非一时之作,体例不一致,经有卦名,而《系辞》《说卦》无章名。纪昀批评朱彝尊在其《经义考》中,既列本书又别列一《易大象说》,将一书析为二,失之“偶未考也”。此评失当。嘉靖十四年(1535)七月,《易大象说》著成,由枕易道人梓行。二十九年(1550)又由袁再梓。《读易余言》另有万历九年(1581)刻本。收入《崔洹野集》。《四库全书》据黄登贤家藏5卷本著录,其中《易大象说》,可能是刻书时插入第三卷的。
(1478~1541) 明代思想家。字仲凫,一字子钟,号后渠,自称沙石老人、洹野子,谥文敏。河南安阳人,祖籍山东乐安。弘治十一年(1498)举人、十八年(1505)进士,入翰林,授编修官。后忤刘瑾改为南京吏部主事。瑾败再回京入翰林,旋为侍讲、南京国子祭酒。嘉靖三年(1524)因“议大礼”,触怒皇帝致仕归里。十九年(1540)应诏任南京礼部右侍郎。次年由京返任途中病发回里逝世。学“以濂洛之学为阶梯,以洙泗授业为准的,敛华就实”(马理:《崔文敏公传》)。“然于程子之言心学者则又删之”,“不随朱子胯下转”(黄宗羲:《明儒学案》卷四十八)。谓“陆氏(九渊)之学为异端莫逃”,“陆以禅定乱道”(《象山学辨·漫记》);王守仁“弃实而慕空”(《与何太常粹夫书》)、“申象山之独造”(《太宰罗公七十寿序》)为霸儒。崔铣屏佛老:“佛氏害天下既遍且深”(《士翼》卷一),“晋尚清谈,中华失道,而夷据之”(《杨子折衷序》)。在哲学上主气本论:“气若散而理亦散,气既散矣,理安其所附?”(《士翼》卷一)认为矛盾即“阴阳刚柔相胜”,是事物发展的动力:“天地之化,两两而已,两者并立,生生无穷,故曰‘一阴一阳之谓道’。”(《士翼》卷二)崔铣关心人民疾苦、国家安定,主张“民惟邦本”,批评程朱陆王老释,开拓重实事、实地、实学的风气。主要著作有《洹词》《士翼》《读易余言》《易大象说》《彰德府志》等;选编有《文苑春秋》《中考说》等。《洹词》12卷,编年排次,杂著文集,有明赵府味经堂刻本、明别刻本,清雍正二年(1724)刻本、乾隆三十六年(1771)刻本、同治癸亥(1863)刻本。另有明嘉靖三十三年(1554)17卷本。部分著作编为《崔恒野集》,今存明刊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)补版印本。
书籍介绍 三卷,明高攀龙著。自序以为,其知易知,其能简能, 易简则天下之理得。故诠释《易》义,每条不过数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无非心之易,故贵于学。学之所...
《周易像象述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像象述〗五卷。明吴桂森撰。吴桂森字叔美,江苏无锡人。曾随顾宪成、高攀龙讲学于东林书院。又于万历三十八年(1610)从师钱一本学《易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玩辞困学记〗十五卷。明张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号侍轩,一号钝庵,浙江海宁人。天启元年(1621)举...
[清]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约存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48册•經部42•易类注:此本圖類較多,編為橫版格式时...
古籍简介 《子夏易传》,作者卜子夏。《子夏易传》一为二卷,一为十一卷。旧本题卜子夏(前507一?)所撰。序:子夏姓卜名商,春秋末晋国温(今河南温县)人,孔子的学...
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 [元]吴澄撰《易纂言》书籍介绍 〖易纂言〗十卷。元吴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号草庐,江西崇仁人,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。入元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3册•經部17•易类 (元末明初)赵采撰《周易程朱传义折》介绍 〖周易程朱传义折衷〗...
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: 周易集注 底本出处: 钦定四库全书 作品别名: 易经来注图解 参校版本: 作者: 明 来知德 初次点校: 未点校 创作年代: 不...
[明]胡广等奉敕纂《周易传义大全》介绍 〖周易大全〗二十四卷。明胡广(1370—1418)等奉敕纂。胡广字光大,号晃魔,江西吉水人。建文二年(1400)举进士第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绍 《周易玩辞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宁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号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此为初白数十年究心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