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3册•經部17•易类
〖周易程朱传义折衷〗三十三卷。元末明初赵采撰。采字德亮,号隆斋,潼川(今四川三台县)人,其他不详。此书用注疏本,节录程颐《易传》、朱熹《本义》之说,再益增以语录诸书,列之于前,而名以己说附列于后,是谓“折衷”。所注仅上、下经,大盖因为程颐所传不及《系辞》以下,故采亦仍之。书前冠赵氏自序,认为有了康节邵雍推明伏羲,文王之卦画,象数之学遂得以显著;有了伊川程颐推衍孔子之意,而卦画之理遂明。武夷朱熹作《本义》,厘正上、下经十翼,才始还其旧作;邵雍发挥先天之说,虽然其本义专主卜筮,但在于门人问答中又认为《易》中先儒旧说皆不可废弃,但互体、飞伏、纳甲之类却未及深索。故赵氏认为,当时学者览读《周易》,应当由邵、程、朱三先生之说溯而上之,此即为其撰书的宗旨。所以,其书虽然以宋学为宗,但却能兼及象数变互,颇存古义,并不圃于门户之见,源流不同而排斥他说。唯其割裂《周易》本义,而附于朱子《本义》,尚显失当,但此举自胡广修《周易大全》始,赵氏仅是因袭。宋末元初,学者们对程、朱学派的纷争时有调和之意,赵氏此书,也意本于此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《周易》之学只有广集众家之说,取长补短,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,并能逐渐于原旨吻合。由此而论,此书的学术价值颇高,同时,它亦代表了元人治《易》的又一种方法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[宋]魏了翁撰《周易要义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要义〗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—1237)撰。了翁字华父,号鹤山,邛州蒲江(今属四川)人,庆元进士,官至资政殿大学士,...
明魏濬撰。濬字苍水,松溪人。万历甲辰进士。官至右佥都御史,巡抚湖广。内容简介易义古象通八卷(浙江巡抚采进本)是书前有《明象总论》八篇,一曰《原古象》二曰《理传象...
[元]趙汸撰《周易文詮》介绍 四卷,元赵汸著。《经义考》载此书为八卷,但旧抄止四卷,首尾完备,不似有阙佚,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。原书上有读者题记,节节用细字标题...
《读易详说》,亦称《读易老人解说》,共十卷,南宋李光撰。 李光(1078-1159),字泰发,一字泰定,号转物居士,越州上虞(今属浙江)人,从师刘安世,崇宁五年...
[宋]杨简撰《杨氏易传》书籍介绍 〖杨氏易传〗二十卷。南宋杨简(1141-1225)撰。简字敬仲,浙江慈溪人,乾道进士,官富阳主簿,会陆九渊,问答有契,遂定师徒...
[明]董守谕撰《卦变考畧》作者简介 董守谕,字次公,鄞县人。举人。鲁王监国,召为户部贵州司主事。时熊汝霖、孙嘉绩首事起兵,然皆书生,不知调度。乃迎方国安、王之仁...
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别集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48册•經部42•易类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别集》•...
清)朱轼撰《周易传义合订》全文在线阅读[/caption] [清]朱轼撰《周易传义合订》介绍 〖周易传义合订〗十二卷。清朱轼(1665—1736)撰。轼字若瞻,...
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: 横渠易说 底本出处: 网络通行版本 作品别名: 无 参校版本: 网络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张载 初次点校: 简校 创作年代: ...
学易记,元代李简撰。《四库全书》著录。是书博采子夏《易传》等64家解《易》之说,一一标示姓氏。其不注姓氏者,则为李简之新意。撰写体例大致依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