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玩辞困学记〗十五卷。清张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号侍轩,一号钝庵,浙江海宁人。天启元年(1621)举人。入清不仕。著有《侍轩诗纪》、《侍轩集》等。自序谓平生读《易》,以夫子《十翼》为宗,不敢侈谈象数,又雅不信□纬之说,惟从语言文字中求其谛,当有益身心者,辄便疏录,岁久成帙,总不离经生习气,谬题曰《玩辞困学记》。其卷首《读易大意》未有次仲康熙六年(1667)尾识,谓沉冥《易》学者二十余年,六七易稿而成此书。首为《读易大意》,集诸儒及次仲自己论《易》者数十条,谓八卦因重之法,自十六、三十二以至,变某卦自某卦而来,皆夫子所不言。又谓“河图洛书”之外,别无他图,后人依托夫子之言而支离曼衍。又谓一卦六爻,如主伯亚旅,无此以为君子,彼以为小人,则有背错杂之理。其卷一至十二为六十四卦解,于《乾卦》遵用王粥本,而仍列郑康成本于简端。卷十三为《系辞》上传、卷十四为《系辞》下传,卷十五为《说卦》传、《序卦》传、《杂卦传》。大体杂取诸儒议论,各随经旨叙次,次仲自己的见解,则注“私记”二字别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谓此书独以义理为宗,扫除□□之说,虽尽废诸家义例,未免开臆断之门,然其尽废诸图,则实有刊削榛芜之力,具有廓清之功。且大旨切于人事,于学者较为有裨,视给画连篇,徒类算经弈谱、而《易》理反置而不讲者胜之远矣。有清初刊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张次仲(1589-1676),初名允昌,字儒文,后改字符岵,号待轩、钝庵,晚号浙汜遗农。海宁人。张昂、张晟、张昶、张讱祖父。天启元年(1621)举人。与朱康流并海昌穷经之士。明亡后隐居乡里,潜心研究经学。自号浙汜遗农。清顺治间举贤良方正,以病辞。著作丰富。室名曰“一经堂”。
著有《一经堂集》12卷、《诗经》6卷、《周易玩辞》、《困学记》15卷、《待轩集》、《春秋随笔》1卷、《左传分国记事》21卷、《左传钞》、《史记钞》、《晋书纂》、《孔子年谱》1卷。见《杭州府志·艺文》、《海宁州志稿》卷29、《海宁市志》、《两浙輶轩录》卷2、《国朝耆献类征初编》卷413、《浙江通志》卷178、《海昌艺文志》卷3、《四库大辞典》、《广清碑传集》卷1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36册•經部30•易类
【臣】等謹案: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十五卷。國朝張次仲撰。次仲字元岵,海寧人。是書前有自序謂:賦性顓愚,不敢侈談象數,又雅不信讖緯之說,惟於語言文字間求其諦當有益身心者,輒便疏録,歲久成帙,經二十餘年,凡六七易稿而後成。持論最為篤實,於乾卦遵用王弼本以便解詁,而仍列鄭康成本於簡端。前集諸儒之論及已論數十條,為讀易大意。其所辨論,如謂八卦因重之法,自十六、三十二以至六十四卦變,某卦自某卦而來,皆夫子之所不言,河圖、洛書之外,别無他圖,後人依託夫子之言而支離曼衍。又謂一卦六爻,如主伯亞旅,無此以為君子,彼以為小人,反背錯雜之理。蓋掃除轇轕之說,獨以義理為宗者,雖盡廢諸家義例,未免開臆斷之門,然其盡廢諸圖,則實有劖削榛蕪之力,且大旨切於人事,於學者較為有禆,視繪畫連篇,徒類算經奕譜,而易理轉置不講者,勝之遠矣。
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。
[元]胡震撰《周易衍義》簡介 十六卷,元胡震著。其书将成,胡震去世,由其子胡光大纂集而成。排列次序为乾、坤二卦卦辞下接以《彖传》,继以释《彖》的《文言》,后为《...
[北宋]司马光撰《温公易说》书籍介绍 《温公易说》共六卷。司马光(1019~1086)撰。司马光,字君实,号迂叟,世称涑水先生,北宋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人。封...
陈法撰《易笺》书籍介绍 《易笺》·八卷(山东巡抚采进本) 国朝陈法撰。法字定斋,贵州安平人。康熙癸巳进士。官至直隶大名道。其书大旨以为《易》专言人事,故彖爻之辞...
[宋]沈該撰《易小傳》书籍介绍 《易小传》共六卷,宋沈该著。此书以正体发明爻象之旨,以变体拟议变动之意,以求合于观象玩辞,观变玩占之义。其论占全用《春秋左氏传》...
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讀周易》点校说明 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9册•經部13•易类 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...
六卷,宋赵以夫著。其书大旨在以不易、变易二义,明人事动、静之准则。故以奇偶为七八,交重为九六,卦画七八表示不易,爻画九六代表变易。卦画的不易中又有变易,是谓之亨...
《御纂周易折中》简介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凡二十三卷,此书共计23卷,正文22卷,卷首1卷,由清康熙皇帝下诏编纂、对近代易学影响深远的易学大家李光地总裁修订、四十九...
[明]林希元撰《易经存疑》介绍 〖易经存疑〗十二卷。明林希元撰。希元字茂贞、号次崖,福建同安(今属厦门)人,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授大理评事。历官广东提学...
[唐]史徵撰《周易口诀义》简介 〖周易口诀义〗六卷。唐史徵撰。史徵,生平不详,据《崇文总目》载,知为河南人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考其为唐或五代人,朱彝尊《经义考》定...
清朝程廷祚撰。廷祚字绵庄,号青溪,上元人。是编因桐城方苞《绪论》,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。一曰正义,诸说当於《经》义者也。二曰辨正,订异同也。三曰通论,谓所论在此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