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(周易本义附录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为注释《易本义》之作。全书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经、《彖传》》上下、《象传》上下、《系辞传》上下、文言传、说卦传、序卦传、杂卦传、五赞、筮仪、图录。此内含元刻本、清康熙十二年通志堂刊本两种。
是书以朱熹《周易本义》为宗,采辑朱熹有关论《易》语录附录之,又收集诸儒论《易》之语,去取别裁,皆以朱熹《本义》为断,故名《易本义附录纂疏》。纂疏者,纂集疏通也。
元人研究朱子易学的首要成就在于对朱子易学著作的注释和阐发,其中又尤以胡方平、胡一桂父子影响较大。胡方平师从黄榦弟子董梦程,乃朱学正传。所著《易学启蒙通释》,为现存第一部注释《易学启蒙》之作。其书以胡氏己说结合朱子论《易》文字,并引朱子门人九家之语,对《启蒙》进行疏释,总体以尊朱为主,但也有在朱子基础上推衍发展者。胡一桂易学得自家传,所著有《易本义附录纂注》《周易本义启蒙翼传》。约在至元二十五年(1288),《易本义附录纂注》之初定本纂成,为现存第一部注释《易本义》之作。
此书原为汪宪振绮堂旧藏,清咸丰十一年 (1861) 后归钱唐丁氏八千卷楼,时已残存十卷(存《彖传》》上下、《系辞下传》《文言传》《说卦传》《序卦传》《杂卦传》《五赞》《筮仪》《朱子本义后图》)。
钤:慎獨齋、薊北李氏、東海郡圖書印、雲間徐地、張子望印、張子望文房印等,沈津先生谓前四印甚旧,然不能考知为何人。丁丙以为 “当为明代收藏家”。入清后,纳兰成德(纳兰性德)据其刻入《通志堂经解》,其时卷首《卦图》部分已佚。其后转归汪宪,卷中钤 “汪魚亭藏閱書” 印可证,《振绮堂书目》曰:“《周易十传》五册,十三卷。元胡一桂撰,云间徐氏藏元刊本。” 可见汪氏收得时,该本上下经部分已佚。约在咸丰十一年之后,此本又转归丁丙,故卷中有 “泉堂丁氏竹舟申松丙辛酉以后所得” 诸印,丁氏收得时复佚《象传》上下与《系辞上传》,仅存十卷。清末丁氏藏书转归江南图书馆,此本亦在其中,故傅增湘先生谓 “江南图书馆存十卷”,柳诒徵 1928 年主持编纂之《盋山书影》亦收录此本书影四幅。约于抗日战争时期流出至香港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4册•經部18•易类(元)王申子撰《大易緝說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大易緝說十卷,元王申子撰...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[清]陈梦雷撰《周易浅述》介绍: 〖周易浅述〗八卷。清陈梦雷(1651—1741)著。梦雷字省斋。一字则震,晚号松鹤老人,侯官(今福建闽侯)人。康熙初进士,官翰...
周易古经白话-刘大钧 刘大钧《周易古经白话解》【经传合辑】内容介绍 《周易经传白话解》内容简介:《周易》是群经之首,是经典中之经典,哲学中之哲学,谋略中之谋略。...
《周易本义集成》元熊良辅撰。12卷。良辅字任重,号梅边。南昌人,生平不详。此书主要辅翼朱熹《周易本义》,但也有不少地方与朱意不同。收入《通志堂经解》、《四库全书...
书籍介绍 三卷,明逯中立著。其书是读书笔记一类,多采自他人之说,偶以己意论说。但去取较为精审,以义理为主,至“中孚”诸卦,又参用《易纬》卦气说及值六日七分说。书...
[宋]郭雍撰《郭氏傳家易說》书籍介绍 南宋郭雍撰。十一卷。《武英殿聚珍版书》本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郭雍之父忠孝受业于程颐,著《兼山易解》;忠孝没后,其书散佚,雍则...
[清]张烈撰《读易日钞》书籍介绍 [清]张烈撰《读易日钞》作者简介 张烈,出生于公元一六二三年左右至一六八六年左右,字武承,顺天大兴人少聪颖,读书目数行下。约生...
《仲氏易》书籍介绍 国朝毛奇龄撰。奇龄一名甡,字大可,号秋晴,一曰初晴。又以郡望称西河,萧山人。康熙己未以廪监生召试博学鸿词,授检讨。初,奇龄之兄锡龄邃於《易》...
[宋]丁易東撰《周易象義》书籍介绍周易象义:元丁易东撰。十六卷。《四库全书》录《永乐大典》本。此书据《易》象以明义,故名曰《象义》。全书取象之例凡十二,为本体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