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郑汝谐撰。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卷。一名《东谷先生易翼传》、《东谷易翼传》。宋程颐曾撰《易传》,郑汝谐在程书的基础上加以阐述推衍,故名之日《易翼传》,翼:辅翼。作者之《易翼传序》:“古今传《易》者多矣,至河南程氏始屏诸家艰深之说,而析之以明白简易之理,一时学者知所师承……汝谐伏读其书,而溯其所得者日体用一源,显微无间也……汝谐每念圣人之经,得程氏而始昭昭于天下,不敢以他说乱之,虑其杂也;不敢以己见先之,虑其偏也……乃以程氏之说疏于经之左。程氏有所未及与及之未明,凡可传以己意者,则题以为《翼传》,私窃识之,非敢并驾其说也。其在《睽》日:‘君子以同而异。’同异之相形,犹水火之相灭而相成也,同而不是表其所以为同矣。此书非立异于程氏,只以为同也。”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:是书“所谓‘翼传’者,翼程《传》也,然亦时有异同……盖圣贤精义愈阐愈深,沉潜得先儒之说,其有合者疏通之,其未合于心者,别抒所见以发明之,于先儒乃为有功。是故不必守一先生之言,徒为门户之见也。”
郑汝谐(1126—1205),字舜举,号东谷居士,青田县城人。宋绍兴二十七年(1157)进士。乾道四年(1168)任两浙转运判官,时浙东一带连年干旱、饥荒,汝谐体察民情,救灾扶贫,颇有政绩。
继任江西转运副使,曾揭露袁州知州黄邵用公款为母大办丧事。升任大理寺少卿。适逢陈亮因力主抗金而遭陷害入狱,有满门抄斩之危。汝谐受理此案后,据理驳斥诬告,冤案得以平反。不久升任吏部侍郎。淳熙十二年(1185)知信州(今江西上饶),与辛弃疾结为知交。次年奉诏赴京,任宗正少卿兼右文殿修撰。曾偕子如冈使金,面折强敌,不辱使命。升徽猷阁待制。于乡多善举,告老返乡后,曾以瓦易茅,青田屋宇为之一新,火灾之患顿为锐减。庆元二年(1196),倡议改城西水碓坑木桥为石桥,名永济桥。并在城东创建介石书院。开禧元年(1205)卒,敕葬青田海口山,追封开国伯。著有《东谷易翼传》、《论语意源》、《东谷集》等。
【臣】等謹案:鄭東谷《《易翼傳》》二卷,宋鄭汝諧撰。汝諧字舜舉,號東谷,處州人。陳振孫書録解題云:仕至吏部侍郎。浙江通志則云:中教官科,遷知信州,召為考功郎,累階勲猷閣待制。振孫去汝諧世近,疑通志失之。其言易,宗程子之說,所謂翼傳者,翼程傳也。然亦時有異同,其最甚者,如程子解艮其背不獲其身,行其庭不見其人,以為外物不接,内欲不萌。郭忠恕得其說而守之,遂自號兼山,以是為儒者之至學也。朱子所解雖微異,然亦以是為克已復禮之義。獨汝諧以為艮其背者,所謂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也。不見而後不亂,見則亂矣,故僅為无咎而已。說者或大其事,以為聖人之事,非也。所見迥乎相左。又如解困、井為性命之卦,其說亦别。然朱子解經,于程子亦多所改定。蓋聖賢精義,愈闡愈深,沈潛先儒之說,其有合者疏通之,其未合于心者别抒所見以發明之,於先儒乃為有功。是固不必守一先生之言,徒為門戶之見也。是書前有自序,後有子如岡、曾孫陶孫題語。如岡稱嘗求得真德秀序,而此本不載,蓋已佚之矣。
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8册•經部12•易类
[明]熊过撰《周易象旨决录》介绍 〖周易象旨决录〗七卷。明熊过撰。熊过字叔仁,号南沙(或南沙子),四川富顺人。喜靖八年(1529)进士、累官礼部祠祭司郎中,坐事...
点校信息 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30册•經部24•易类 本书介绍 明代崔铣研究《周易》的著作。共5卷。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绍 《周易玩辞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宁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号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此为初白数十年究心《...
《丰川易说》国朝王心敬撰。心敬字尔辑,鄠县人。乾隆元年荐举贤良方正,以老病不能赴京而罢。心敬受业於李容,而谨严不逮其师。所注诸经,大抵好为异论,《书》及《春秋》...
[明]胡广等奉敕纂《周易传义大全》介绍 〖周易大全〗二十四卷。明胡广(1370—1418)等奉敕纂。胡广字光大,号晃魔,江西吉水人。建文二年(1400)举进士第...
《周易浅释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叙其师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变在其中;爻多言变,而象在其中。爻无所不包,旧说一概进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遗却许多道理,不...
《御定易經通注》基本介绍 书名:《御定易经通注》、《易经通注》 作者:【清】勅大學士傅以漸、【清】日講官曹本榮 卷数:九卷,四卷 年代:顺治十五年十月 《御定易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4册•經部18•易类(元)王申子撰《大易緝說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大易緝說十卷,元王申子撰...
清朝程廷祚撰。廷祚字绵庄,号青溪,上元人。是编因桐城方苞《绪论》,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。一曰正义,诸说当於《经》义者也。二曰辨正,订异同也。三曰通论,谓所论在此而...
《周易本义通释》为对易经的注释书。元胡炳文撰。12卷,书前有延祐丙辰(1316)自序。此书据朱熹《周易本义》,折衷是正,并采诸家《易》解,互相发明,初名《精义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