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详)解说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说为主,汇集诸家之说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见解。
全书包括4部分:
①《经传》,编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经,而辅以孔子之传。其无经可附之传,则总附于六十四卦之后;
②《集解》,取程颐的《伊川易传》、朱熹的《周易本义》夹注于经文之下;
③《附录》,以程氏的《易说》、朱氏的《语录》各续于传文之后;
④《纂注》,取胡一桂的《纂疏》,而增以诸家之说,并各标姓氏,以示区别。如作者自有心得,亦附之于末。
胡氏《纂疏》,坚守朱学门户,体例、释文亦一从朱熹。真卿虽受学胡氏,但却认为诸儒之《易》,途虽殊而归则同,故打破门户之见,仍以传注经,广披博采,兼及象数、义理二家,以持其平,而不专以朱熹为宗,即如苏轼、朱震、林栗之书为朱子所极力排斥,真卿亦录之。所以此书乃是广集前代,特别是宋代不同《易》学流派之说的集大成之作,内容宏阔充实。尤其是作者摒弃学派之争、门户之见的治《易》态度和方法,为后世学者所取。唯其将《彖传》、《大象》附于每卦爻辞之后,与通行注疏颇不一致,受到《四库》馆臣的批评。有明洪武戊辰(1388)务本堂刊本、清《通志堂经解》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《四库易学丛书》亦收入此书。
厚斋易学》·五十二卷(永乐大典本) 宋冯椅撰。椅字仪之,一作奇之,号厚斋,南康都昌人。《宋史·冯去非传》云:“父椅,家居授徒,所著《易书诗语孟辑说》等书,...
[宋]李杞撰《用易詳解》书籍介绍 《用易詳解》共十六卷。宋李杞撰。李杞字子才,号谦斋,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。宋代有三李杞,一为北宋人,官大理...
国朝任启运撰。启运字翼圣,荆溪人。雍正癸丑进士。官至宗人府府丞。是编大旨谓读《易》者当先观图象,故首卷备列诸图。自朱子、邵子而外,如国朝李光地、胡煦所作诸图,皆...
点校信息 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31册•經部25•易类 [明]陈士元撰《易象钩解》介绍 〖易象钩解〗四...
南宋李过撰。十二卷。卷一为《序说》,卷二至卷十二为上下经。缺《系辞》、《说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等部分。诠释经文往往发先儒所未发。然多处割裂经文,次第颠倒,几...
清朝程廷祚撰。廷祚字绵庄,号青溪,上元人。是编因桐城方苞《绪论》,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。一曰正义,诸说当於《经》义者也。二曰辨正,订异同也。三曰通论,谓所论在此而...
《大易粹言》主要内容是,南宋方闻一辑。闻一为舒州人。其时,曾种知舒州,命闻一编辑此,以供阅读,种字献之,福建泉州人。〖大易粹言〗十卷。南宋方闻一辑。闻一为舒州(...
明魏濬撰。濬字苍水,松溪人。万历甲辰进士。官至右佥都御史,巡抚湖广。内容简介易义古象通八卷(浙江巡抚采进本)是书前有《明象总论》八篇,一曰《原古象》二曰《理传象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07册•經部01•易类 (清)惠棟《增補鄭氏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新本鄭氏周易易類提...
〖周易口义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隐记述。瑗字翼之,学者称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苏泰县)人,受范仲淹推荐,由布衣官校书郎,历官太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