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详)解说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说为主,汇集诸家之说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见解。
全书包括4部分:
①《经传》,编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经,而辅以孔子之传。其无经可附之传,则总附于六十四卦之后;
②《集解》,取程颐的《伊川易传》、朱熹的《周易本义》夹注于经文之下;
③《附录》,以程氏的《易说》、朱氏的《语录》各续于传文之后;
④《纂注》,取胡一桂的《纂疏》,而增以诸家之说,并各标姓氏,以示区别。如作者自有心得,亦附之于末。
胡氏《纂疏》,坚守朱学门户,体例、释文亦一从朱熹。真卿虽受学胡氏,但却认为诸儒之《易》,途虽殊而归则同,故打破门户之见,仍以传注经,广披博采,兼及象数、义理二家,以持其平,而不专以朱熹为宗,即如苏轼、朱震、林栗之书为朱子所极力排斥,真卿亦录之。所以此书乃是广集前代,特别是宋代不同《易》学流派之说的集大成之作,内容宏阔充实。尤其是作者摒弃学派之争、门户之见的治《易》态度和方法,为后世学者所取。唯其将《彖传》、《大象》附于每卦爻辞之后,与通行注疏颇不一致,受到《四库》馆臣的批评。有明洪武戊辰(1388)务本堂刊本、清《通志堂经解》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《四库易学丛书》亦收入此书。
[清]晏斯盛撰《楚蒙山房易经解》书籍介绍 楚蒙山房易经解十六卷。清晏斯盛撰。晏斯盛字一斋,又字虞际,江西新喻人。熙六十年 (1721)进士。官至湖北巡抚。此书凡...
《周易傳注》七卷。清李塨(1659—1733)撰。塨字刚主,号怒谷,河南蠡县人。康熙举人,曾游学南北,与万斯同交往,晚年授通政学士。师承颜元之学,时称“颜李学派...
[宋]丁易東撰《周易象義》书籍介绍周易象义:元丁易东撰。十六卷。《四库全书》录《永乐大典》本。此书据《易》象以明义,故名曰《象义》。全书取象之例凡十二,为本体、...
周易鄭康成注四部叢刊三編經部電子書版本說明:依據版本: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鄭玄,字康成,從馬融學,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。馬融對於鄭玄有「鄭生今去,吾道東矣。」的感...
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点校说明 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2册•經部16•易类 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四库...
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详)解说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说为主,汇集诸家之说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见解。全书包括4部分:①《经传》,编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...
书籍简介 南宋董楷撰。十四卷。《通志堂经解》本。此书将程颐《周易程氏传》和朱熹《周易本义》合为一帙,并采辑程、朱论《易》之说别见他书者作为附录,故题曰《传义附录...
《易原就正》书籍介绍 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。清包仪著。仪字羽修,邢台(今属河北)人。顺治间拔贡生。其自序称:”早年闻有《皇极经世》,而无由求得其书。自顺治辛卯(八...
《周易辩录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辩录〗四卷。明杨爵(1493—1549)撰。杨爵字伯珍,一字伯修,号解山。陕西富平人。喜靖八年(1529)进士,授行人。历官山东道监...
〖周易新讲义〗十卷。宋耿南仲(?—1129)撰。南仲字希道,河南开封人。元丰进士,政和中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士,迁宝文阁直学士、在东宫十年。钦宗即位,擢尚书左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