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本: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第35册•經部29•易类
《易象正》·十六卷(福建巡抚采进本)明黄道周撰。道周字幼元,一字螭若,漳浦人。天启壬戌进士。崇祯中官至少詹事。明亡后,为唐王聿键礼部尚书,督师出婺源。师溃被执,不屈死。
崇祯:
朱由检(1611年2月6日-1644年4月25日[1]),明朝第十六位皇帝。明光宗第五子,明熹宗异母弟,母为淑女刘氏。于1622年(天启二年)年被册封为信王。1627年-1644年在位,年号崇祯,[2]后世成为崇祯帝。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,勤于政事,生活节俭,曾六下罪己诏,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。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,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,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。1644年,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,于煤山自缢身亡,终年34岁,在位17年。[2]中官至少詹事。明亡后,为唐王聿键礼部尚书,督师出婺源。师溃被执,不屈死。事迹具《明史》本传。乾隆乙未赐谥忠端。此书孟应春谓崇祯庚辰道周在西库始创为之,成二十四图。逮过北寺,毒痛之下,指节初续,又为《六十四象正》。刘履丁则云,三十年前道周即有《易本象》八卷,《畴象》八卷。盖是书之稿本也。道周初作《三易洞玑》,以卦图推休咎,而未及於诸爻之变象。是编则於每卦六爻皆即之卦以观其变。盖即《左氏内、外传》所列古占法也。其《自序》曰:“凡《易》自《春秋》、《左》、《国》暨两汉名儒皆就动爻以论之,虞、王而下始就本卦正应以观攻取,只论阴阳刚柔,不分七八九六。虽《易》有刚柔杂居之文,而卦无不动玩占之理。《象正》专就动爻以明之。”此其述作之大旨。前列《目次》一卷,则以汉人分爻直日之法,按文王之卦序,以推历代之治乱。后二卷则以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之数自相乘除,为三十五图。其《诗斗差图》、《诗斗差退限图》、《诗元命图》、《春秋元命图》,则本汉人纬书“四始五际”之说而别衍之以为推测之术,与所著《三易洞玑》相为表里。虽其以《大传》所释十一爻俱为明之卦而作,未免附会。故朱朝瑛曰:“《易象正》,道周之自为《易》也。孔子之所不尽言,言之不尽意者也。”然引伸触类,要亦《易》之一隅。宋儒沈该之《易传》,都絜之《易变体义》,皆发明之卦,与是书体例相似。而是书则每爻之下先列本卦之《彖辞》,次列本卦之《象辞》,然后列本爻之《象辞》,与沈氏、都氏之书又各不同。存之以为二家之外传,亦无不可也。(案:此书及《三易洞玑》皆邵氏《皇极经世》之支流也。《三易洞玑》全推衍於《易》外,故入之数学。此及倪元璐《易内外仪》,有轇轕於《易》外者,犹有据经起义发挥於《易》中者。且皆忠节之士,当因人以重其书。故此二编仍附录於《经部》焉,非通例也。)
〖儿易内仪以〗六卷。《儿易外仪》十五卷。明倪元璐(1593-1644)撰。倪元璐字玉汝,号鸿宝,一号园客,浙江上虞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授编修。崇祯初累...
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: 易经明道录 底本出处: 开放文学网 作品别名: 无 参校版本: 无 作者: 中文电脑之父 朱邦复 初次点校: 未点校 创作年代:...
《周易本义通释》为对易经的注释书。元胡炳文撰。12卷,书前有延祐丙辰(1316)自序。此书据朱熹《周易本义》,折衷是正,并采诸家《易》解,互相发明,初名《精义》...
《周易集说》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经解》和《四库全书》中。四 库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则分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经说》《象辞说》《彖传 说》《爻...
[清]胡煦撰《周易函書•约存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48册•經部42•易类注:此本圖類較多,編為橫版格式时...
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讀周易》点校说明 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9册•經部13•易类 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...
[宋]趙善譽撰《趙氏易說》书籍介绍 南宋赵善誉撰。善誉字静之。释经之作。是书流传不广, 故 《经义考》 称已佚。今有 《四库全书》据 《永乐大典》辑成本,但缺豫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 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3册•經部17•易类 (元末明初)赵采撰《周易程朱传义折》介绍 〖周易程朱传义折衷〗...
《周易浅释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叙其师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变在其中;爻多言变,而象在其中。爻无所不包,旧说一概进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遗却许多道理,不...
古籍简介 《子夏易传》,作者卜子夏。《子夏易传》一为二卷,一为十一卷。旧本题卜子夏(前507一?)所撰。序:子夏姓卜名商,春秋末晋国温(今河南温县)人,孔子的学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