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卷,宋易祓著。前有门人陈章序称:“祓侍经筵日,尝以是经进讲”;又称:“祓别有《易学举偶》四卷,裒象与数为之图说。”此书说《易》兼通理、数,采集众论,予以折衷。论每卦,先列总论,复于六爻之下各为诠解。对经义多所发明。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易祓曾以谄事苏师旦而擢官,后师旦败遭贬死,其人品颇为世所议,然此书解《易》则笃实可取,多有创见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祓人不足重,其书世亦不甚传,故朱彝尊《经义考》注曰‘未见’。
易祓(1156年—1240年,汉语拼音yì fú)字彦章,一作字彦伟,又作彦祥,号山斋,湖南长沙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人。
南宋中后期著名学者,为孝宗、宁宗、理宗三朝重臣,与同郡汤璹、王容并称“长沙三俊”。与著名词人姜夔“折节交之”。
著有《周易总义》二十卷、《周官总义》三十卷等。
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總義二十卷,宋易祓撰。南宋館閣續録載:祓字彦章,潭州寧鄉人。淳熙十一年上舍釋褐出身,慶元六年八月除著作郎,九月知江州。周密齊東野語則載其諂事蘇師旦,由司業躐擢左司諫,師旦敗後貶死。蓋館閣續録但記其入院出院之事,密所記則其究竟也。祓人不足重,其書世亦不甚傳,故朱彞尊經義考注曰未見。然其說易兼通理數,折衷衆說,每卦先括為總論,復於六爻之下各為詮解,於經義實多所發明,與耿南仲之新講義均未可以人廢言也。前有祓門人陳章序,稱祓侍經筵日,嘗以是經進講。又稱祓别有易學舉隅四卷,裒象與數為之圖說,與此書可以參考。今未見傳本,惟所撰周禮總義尚散見永樂大典中耳。樂雷發有謁山齋詩曰:淳熙人物到嘉熙,聽說山齋亦白髭。細嚼梅花讀總義,只應姬老是相知。蓋指此二書。山齋,祓别號也,則當時亦頗重其書矣。
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7册•經部11•易类
注:六十四卦每卦下皆有如下配图,有暇后补
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 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書籍介紹 六卷,宋赵彦肃著。赵彦肃号复斋,其书故名。大旨在依象数以求理, 言象数以六爻为主。以为先圣作...
[宋]陳瓘撰《了齋易說》四库提要 【臣】等謹案:《了齋易說》一卷,宋陳瓘撰。瓘字瑩中,延平人,元豐二年進士甲科。建中靖國初為右司諫,嘗移書責曾布及言蔡京、蔡卞之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书籍介绍 〖周易玩辞困学记〗十五卷。明张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号侍轩,一号钝庵,浙江海宁人。天启元年(1621)举...
〖大易通解〗十五卷。清魏荔彤著。荔彤字念庭,河北柏乡人。大学士裔介之子,官至江苏常镇道。是书乃其罢官后所作。其以为,画卦与《河图》《洛书》只能说其理相通,但不可...
书籍简介 南宋董楷撰。十四卷。《通志堂经解》本。此书将程颐《周易程氏传》和朱熹《周易本义》合为一帙,并采辑程、朱论《易》之说别见他书者作为附录,故题曰《传义附录...
〖周易新讲义〗十卷。宋耿南仲(?—1129)撰。南仲字希道,河南开封人。元丰进士,政和中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士,迁宝文阁直学士、在东宫十年。钦宗即位,擢尚书左...
清)惠栋撰《周易述》介绍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栋(1697—1758)撰。惠氏为清初《易》汉学的代表人物,治经墨守汉儒成说,崇古文经学,以为“凡古必真,凡汉必...
[明]熊过撰《周易象旨决录》介绍 〖周易象旨决录〗七卷。明熊过撰。熊过字叔仁,号南沙(或南沙子),四川富顺人。喜靖八年(1529)进士、累官礼部祠祭司郎中,坐事...
[明]林希元撰《易经存疑》介绍 〖易经存疑〗十二卷。明林希元撰。希元字茂贞、号次崖,福建同安(今属厦门)人,正德十二年(1517)进士,授大理评事。历官广东提学...
[清]刁包撰《易酌》书籍介绍 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该书以北宋程颐《易传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义》爲宗,注重阐发义理。虽亦言及“象数”,然主北宋陈搏、李之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