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卷,宋蔡渊著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作四卷,佚一卷,存三卷。而此本唯存上、下经,名《周易卦爻经传训解》。董真卿《周易会通》说此书以《大象》置卦辞下,《小象》置各爻辞后,皆低一格别之。此本与之合。但书名多“卦爻”二字,疑为书贾所增。解说上经、下经,大旨主于义理之学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指出:“案朱彝尊《经义考》:蔡渊《周易经传训解》四卷,注曰‘存三卷’。此本惟存上下经二卷,题曰《周易卦爻经传训解》,与朱彝尊所记不符。据董真卿《周易会通》称:此书以《大象》置卦辞下,以《彖传》置《大象》后,以《小象》置各爻辞后,皆低一字,以别卦爻。与此本体例相合,知非赝托。
蔡渊(1156—1236)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,字伯静,号节斋,建州建阳(今属福建)人,蔡元定长子。生而聪明,其质纯粹,穷天地之理,尽人物之性,博通五经,遍览子史,内师其父,外事朱熹,先后在朱熹的武夷精舍、建阳沧州精舍从学。“渊既受学家庭,而又遍友黄干、张治诸贤,清修苦节,有父风,与弟沉躬耕不仕”,伪学之祸起,父元定春陵之谪,弟蔡沈相随侍父,渊公事母治家,教育子侄。父丧,筑庐于墓侧,泣血三年。文公高弟黄干、廖德明、万人杰,李闳祖,熊刚大、叶录、真德秀、陈宓、黄自然、刘钥、皆执经抱艺,以质其学问出处之实。询理乱之由。留意宗法,继父志修成正、续二集族谱,建祠堂立仪约,整整有条内外有序,男女有班各供其职。尝赋诗曰:“屈指枢衣四十年,自怜须鬓已皤然。久知轩冕应无分,但觉溪山若有缘。下学功夫渐未到,先天事业敢轻传?祗今已饱烟霞疾,更乞清溪着钓船。”后隐居九峰山,任婺州教授。
朝议大夫宋兹赞曰:“天挺英才,识达广愽,克绍厥先,洞明圣学。道深先天,学开后觉,不干利禄,韬光林壑。盛 德日新,荣庸天爵,教育贤才,君子三乐。”
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經傳訓解二卷,宋蔡淵撰。淵字伯静,號節齋,建陽人。案朱彞尊經義考,蔡淵周易經傳訓解四卷,註曰存三卷。此本惟存上下經二卷,題曰周易卦爻經傳訓解,與彝尊所記不符。據董真卿周易會通,稱此書以大象置卦辭下,以彖傳置大象後,以小象置各爻辭後,皆低一字以别卦爻,與此本體例相合,知非贋託。然楷又言其繫詞、文言、說卦、序卦、雜卦亦皆低一字,則此本無之。又經義考載淵弟沈後序,稱易有太極之說,知至知終之義,正直義方之語,皆義理之大原,為後學之至要,實發前賢之所未發云云。其文皆在繫詞、文言,則是書原解繫辭、文言諸篇,確有明證,非但解卦爻,不應揭卦爻以標目。蓋楷所見者四卷之全本,彝尊所見佚其一卷,此本又佚其一卷,傳寫者諱其殘缺,因於書名增入卦爻二字。若原本但解上下經者,此書賈作偽之技,不足據也。今刪去卦爻二字,仍以本名著録,存其真焉。
乾隆四十五年七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
【别称】:周易經傳訓解
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8册•經部12•易类
国朝钱澄之撰。澄之原名秉镫,字饮光,自号田间老人,桐城人。家世学《易》,又尝问《易》於黄道周。初撰一书曰《易见》,因避兵闽地,失其本。又追忆其意撰一编,曰《易火...
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 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書籍介紹 六卷,宋赵彦肃著。赵彦肃号复斋,其书故名。大旨在依象数以求理, 言象数以六爻为主。以为先圣作...
[明]熊过撰《周易象旨决录》介绍 〖周易象旨决录〗七卷。明熊过撰。熊过字叔仁,号南沙(或南沙子),四川富顺人。喜靖八年(1529)进士、累官礼部祠祭司郎中,坐事...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 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書籍介紹 南宋王宗传撰。30卷。王宗传字景孟,宁德(今福建宁德县)人,一说临安(今浙江临安县)人。其书唯凭...
[元]胡震撰《周易衍義》簡介 十六卷,元胡震著。其书将成,胡震去世,由其子胡光大纂集而成。排列次序为乾、坤二卦卦辞下接以《彖传》,继以释《彖》的《文言》,后为《...
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撰。二十卷。《四库全书》本。此书大旨,以《十翼》为孔子所作,学《易》者当以此为主,因取明高攀龙《周易孔义》之名,别加纂集;所录古今《易》说无...
作品信息 点校状况 作品名称: 周易集解 底本出处: 网络通行版本 作品别名: 无 参校版本: 四库全书 作者: 唐李鼎祚 初次点校: 简校 创作年代: 不祥...
〖周易新讲义〗十卷。宋耿南仲(?—1129)撰。南仲字希道,河南开封人。元丰进士,政和中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士,迁宝文阁直学士、在东宫十年。钦宗即位,擢尚书左...
〖周易爻变义蕴〗四卷。元陈应润撰。应润,浙江天台人,生平不得详知,《黄华集》录有此书序,记应润字泽云,延□间由黄岩文学起为郡曹椽,数年后调明椽,至正乙西(134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