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一桂,宋末元初人,好讀書,精易學,人稱「雙湖先生」。
其父親胡方平在元朝初年為傳承朱熹易學的重要人物,並著有《易學啓蒙通釋》。胡一桂秉承父志,進一步著作《本義附錄纂疏》,之後又作《周易啟蒙翼傳》。
從書名就可知,此書要做為朱熹《易學啟蒙》的輔翼,特別是在象數與占筮相關原理的探索上。
自序中如此說:
誠以去朱子纔百餘年,而承學浸失其真,如圖書已釐正矣,復仍劉牧之謬者有之。《本義》已復古矣,復循王弼之亂者有之。卜筮之教,炳如丹青矣,復祖尚玄旨者又有之。若是者詎容于得已也哉。故日月圖書之象數明,天地自然之易彰矣。
胡一桂認為,在朱熹死後一百多年之後,他的象數之學已經失真,例如朱熹雖然已經釐清與匡正了河圖與洛書(簡稱「圖書」)這兩圖,但是仍有很多易學家在闡述劉牧的謬論。《周易本義》雖然已經恢復了《周易》古義,但是有人繼續依尋王弼的路在胡亂注解《周易》。卜筮的教育雖然已經寫得很清楚了,但還是有人祖述老莊玄旨在講《周易》的。所以說,日月圖書的象數清楚了,天地自然的《周易》原則就可彰顯了。
從他的自述也可看出其象數易學的特色,以闡明「圖書」(河圖、洛書)為旨歸,回歸卜筮為要義。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1册•經部05•易类(宋)吳沆撰《易璇璣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易璇璣三卷,宋吳沆撰。沆字德...
(汉)扬雄撰《太玄经》介绍《太玄经》,西汉末年扬雄撰,也称《扬子太玄经》,简称《太玄》、《玄经》。扬雄撰《太玄》,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,并在构筑宇宙生...
【臣】等謹案《讀易舉要》四卷,宋俞琰撰。是書文淵閣書目、焦竑經籍志、朱睦㮮授經圖皆著於録,然外間傳本殊稀,故朱彝尊經義考亦云未見。今惟永樂大典尚散見于各韻之中,...
四庫全書/經部/周易古占法 章句外編詳校官侍郎 臣 李封道政使司副使 臣 莫瞻菉覆勘總校官編修 臣 王燕緒校對官助教 臣 陳木謄錄監生 臣 葉映堦提要臣等謹案:...
(宋)林至撰《易裨傳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5册•經部09•易类 (宋)林至撰《易裨傳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易禆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47册•經部41•易类(清)惠士奇撰《惠氏易說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《惠氏易說》六卷:國朝惠...
(元)黃澤撰《易學濫觴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4册•經部18•易类(元)黃澤撰《易學濫觴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《...
《易图明辨》,10卷。卷一辨河图洛书;卷二辨五行九官;卷三辨《参同契》;卷四辨龙图、易数钩隐图;卷五辨《启蒙》图书;卷六、七辨先天古易;卷八辨后天之学;卷九辨卦...
(元)蕭漢中撰《讀易考原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5册•經部19•易类(元)蕭漢中撰《讀易考原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...
(元)許衡撰《讀易私言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22册•經部16•易类(元)許衡撰《讀易私言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