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舉正三卷,舊本題唐郭京撰。京不知何許人,崇文總目稱其官為蘇州司戶參軍。據自序言御注孝經,刪定月令,則當為開元後人。序稱曾得王輔嗣、韓康伯手寫真本,比校今世流行本及國鄉貢學人等本,舉正其謬,凡所改定,以朱墨書别之。其書崇文總目始著録,書録解題於宋咸易補注條不稱咸得此書於歐陽修,是天聖、慶歷間乃行于世也。洪邁、李燾並以為信,晁公武則謂以繇彖相正,有闕漏可推而知,託言得王、韓手札。及石繼、趙汝楳亦詆其挾王、韓之名以更古文,王應麟又援後漢書左雄傳職斯禄薄句,證其改旅卦斯字為㒋之非。近時惠棟作九經古義,駁之尤力。今考是書,唐志不載,李燾以為京開元後人,故所為書不得著録【案:燾說見文獻通考】,然但可以解舊書經籍志耳。若新書《藝文志》,則唐末之書無不具列,豈因開元以後而遺之?疑其書出宋人依託,非惟王、韓手札不可信,併唐郭京之名亦在有無疑似之間也。顧其說推究文義,往往近理,故晁公武雖知其為託名,而所進易解乃多引用。即朱子本義於坤象傳之履霜堅氷,賁象傳之剛柔交錯,震彖傳之不喪匕鬯,亦頗從其說,則亦未嘗無可取矣。晁公武讀書志載原序,自稱所改正者一百三十五處二百七十三字,而洪邁容齋隨筆、趙汝楳易序叢書皆作一百三處,今本所載原序亦稱差謬處一百三節,則晁氏所云殆為疎舛。又原本稱别以朱墨,蓋用經典釋文之例,今所行本已全以墨書,蓋非其舊,以非宏旨之所繫,故仍從近刻焉。
《丙子学易编》是宋代李心传撰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存一卷。因成书时间在宋宁宗嘉定九年(1216),即丙子年,故名《丙子学易编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:“是书于嘉定九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2册•經部06•易类(宋)程大昌撰《易原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《易原》八卷,宋程大昌撰。大昌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渊阁)第15册•經部09•易类 (南宋)呂祖謙等撰《古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古周易易類...
《易数钩隐图》是宋代刘牧撰的一部经学注释,共三卷。《易数钩隐图》的卷数,《中兴书目》作一卷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作二卷,《郡斋读书志》作三卷。今见为三卷本,卷上为“...
作者:三國魏.王弼作;唐.邢璹注,陸德明音義說明:王弼《周易注》是易學中的經典,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老子及周易注卻都成了不朽的傳世之作。王弼易注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19册•經部13•易类(宋)税與權撰《易學啟蒙小傳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《易學啟蒙小傳一卷》,...
清黃宗羲所著《易學象數論》可以說是研究象數易學的經典之著,不只對兩漢以來象數易學的義理多所整理與闡述,也廓清宋明儒者的諸多見解。四庫全書本提要中引梨州先生於南雷...
关于请郭彧先生主讲《易图讲座》的按语 自从孔子“韦编三绝”修纂《周易》之后,二千五百年以降,对《周易》的研究已发展为世界文化史中非常奇特的现象,这就是所谓的《...
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第31册•經部25•易类(明)胡居仁撰《易像鈔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《易像鈔》十八卷。明胡居仁撰。居仁字叔心,餘...
(明)倪元璐撰《兒易外儀》【初次点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点校】:暂无【点校底本】: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第35册•經部29•易类倪元璐(1594年1月7日-1644年4月...